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紧紧围绕科教兴国、体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秉承“全面立德树人、强化学科交叉、加强产教融合、科技赋能体育”的办学理念,培养具备一定政治素质、人文背景、实际问题解决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体育信息技术与体育传媒领域服务社会的创新性应用型时代新人。
学院的历史沿革。体育传媒与信息技术学院位于济南校本部,前身可追溯到1960年设立的山东体育学院基础理论课室,2016年7月由原归属于运动基础科学学院和体育社会科学学院的学科专业和师资力量,经过学校的优化调整和分类整合归并成立。
学院的学科布局。学院曾开设英语、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拥有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体育工程、新闻学四个校企合作办学专业,形成了体育学、工学、文学等学科交叉融合、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与山东铝业职业院等合作探索专本融通“3+2”人才培养。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探索,已建成全国第一家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本科专业、国内体育院校第一家招生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省内唯一一家智能体育工程专业、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专业,现有本科在校学生547人。
学院的教师规模。学院设有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教研室、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教研室、智能体育工程教研室、体育新闻教研室、英语教研室、综合教研室(日照校区),承担学院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建设,以及全校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外语、大学语文等公共课程与研究生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拥有教师72名,教授8名,副教授28名,讲师34名。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3人,硕士48人,教师队伍中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5人,“双师型”教师25人,建有校级教学科研团队3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2个。
学院的办学条件。学院建有融媒体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体验软件开发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语音实验室、计算机公共实验室、体育摄影实验室、体育录播实验室、电竞直播实验室等18个,建设电子竞技实训室、体育大数据分析实验室、智能体育工程实验室、融媒体新闻演播室4个校企合作实训场所,建设有25个“体育+”协同育人实践平台,牵头“智能体育装备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互联网+应用研究基地”,“黄河流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び氪兄氐闶笛槭摇钡绕教ńㄉ瑁斡肷蕉⌒乱淮畔⒓际醪倘诤瞎餐?、虚拟现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智能体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学院校企合作专业均设有校外实训基地,累计山东创新谷有限公司、山东拜斯特体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实践单位54所,牵头组织“全国体育科技创新大赛”评审,承办“《英雄联盟》云顶之弈公开赛”、“腾讯《王者荣耀》高校联赛”等各类省级专项赛事10余次,为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本条件和教学资源实践保障。
学院的成就荣誉。教学方面,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电子竞技训练学》、《体育大数据导论》、《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等20余门学科交叉课程,《电子竞技概论》、《体育新闻报道策划与实践》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获得《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等山东省教改课题3项,获批校级教改10余项,《离散数学在线教学实践》获山东省高校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优秀案例(教学类)二等奖,获得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山体杯”教师教学基本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各类教学奖励20余项,获批校级新文科、英语2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获得校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微专业2个,在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新兴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
科研方面,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重大项目及省部级、厅局级等各类项目20余项,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奖、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及各级各类奖励10余项,发表SCI、CSSCI等高水平论文40余篇,出版20余部教材和著作,获得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
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依托校企合作办学优势,积极开展实践教育,与企业方、业界合作,承办各级各类比赛与会议100余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达1000余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和专业技能大赛1000余人次,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荣获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奖项70余人次,学院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实践能力强,具有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毕业生中20%左右的学子,升入国内外更高学府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