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科研 >正文

体育传媒与信息技术学院博士大讲堂段淑洁博士

       


2025年3月13日,体育传媒与信息技术学院的段淑洁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报告,报告以“身体、社会与文化:节庆民俗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记忆维度”为主题。段老师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深入探讨了节庆民俗体育在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所具备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参加人员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卢朝霞、副院长闫红桥、袁宏及部分教师代表。

段淑洁老师在报告中着重聚焦于节庆与民俗体育的互动融合,她援引乌丙安的观点,细致阐释了“节”的起源——对岁时的分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节气交接逐步演变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节日。同时,段老师还引用了葛兰言的名言,深刻强调了节庆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节庆民俗体育蕴含着身体、社会与文化三个关键记忆维度。从身体记忆的角度出发,民众亲身投入到舞龙舞狮等民俗体育活动当中,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段节奏,都仿佛是与民族文化进行的一场深度对话,将民族文化的印记深深地镌刻在内心深处,从而达成对民族身份的高度认同。

在社会记忆维度,以佤族的新火节、新水节、播种节等节庆民俗活动为例,这些活动借助剽牛、歌舞等特色项目,极大地促进了人群之间的交流互动。人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还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关系网络,使得集体记忆得以代代传承。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能够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位置,深刻体会到自身与整个民族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

从文化记忆维度而言,节庆民俗体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潍坊纸鸢为例,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历经数千年岁月洗礼,依然在民俗文化中熠熠生辉。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生动体现。这些节庆民俗体育活动不断地弘扬着民族文化,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此次讲座不仅有助于推动节庆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还在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铸牢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相信此次讲座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关注民俗体育,投身到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当中,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