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科研 >正文

共研双创赛事,赋能人才培养

       


2025年2月25日下午,传媒学院于1702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提升创新创业赛事的师生座谈交流会,旨在提升我院在相关赛事中的成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为师生搭建交流学习、项目孵化的优质平台。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怀揣创新创业梦想的师生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会议伊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玲向师生们简要介绍了此次座谈会的背景和目的,随后欢迎学校团委新引进的双创专业人才张祥钦老师为传媒学院师生传经送宝。张祥钦履历丰富,是“挑战杯”“互联网 +”等创新大赛专家库成员,多次参与国赛、省赛评审,在山东省担任过5届专案组组长,其专业能力和经验为本次交流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上,张祥钦详细介绍了“挑战杯”和“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他提到,“挑战杯”分为侧重学术的大挑和侧重创业的小挑,今年是大挑,聚焦学术竞赛,包含自然科学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科技发明等类别。结合学校实际,他建议师生在参赛时重点关注社会调查报告和科技发明B类项目,避开竞争激烈且与学校专业不匹配的领域,同时注意成果需为近两年内、作品要体现落地性等要求。以社会调查报告为例,张祥钦指出,报告应尽量往数据方向靠拢,且围绕比赛规定的发展成就、文化文明、美丽中国、民生福祉和中国之治5个组别展开,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制、教育、管理等领域选题。对于科技发明项目,要明确A、B类的差异,A类多为大型、科技含量极高的作品,像航空发动机研究等,也指出了

我校于B类参赛项目上更具优势。

谈及“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张祥钦强调其由教育部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号召设立,规格极高,在申博、教学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他深入剖析了大赛的赛道设置,建议学校在高教主赛道中重点启用本科生参赛,规避研究生赛道;在红旅赛道根据学历合理组队;对于产业赛道,可将目标定位为省金奖或国赛三等奖。他还分享了优秀项目案例,以上海体育大学的武术智联平台为例,阐述了如何将体育与信息化结合打造参赛项目,鼓励师生挖掘学校特色,积极探索创新方向。

在交流互动环节,师生们踊跃提问。针对老师提出的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转移等问题,张祥钦

一一进行了回复和解答。此外,会议还探讨了比赛奖励政策。学校也将出台相关政策,在职称评定、现金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教师在职称评聘时,相关赛事获奖成果有望成为绿色通道。这些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参赛热情。

本次交流会为山东体育学院的师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清晰的方向。在张祥钦的专业指导下,师生们对创新创业赛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未来将带着新思路积极投入到项目筹备中,并且在后续赛事中保持热情,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